唐---王琚(唐代射书)

发表日期:弓箭的由来于发明

引言:

为了推动论坛的学术讨论气氛,特试着将王踞《教射经》翻译了出来,除了步射病色非常简单不需要翻译之外,其它都翻译了,射经文字不多,也不难翻译,所以这是个轻松活。尽量使用了今天的语言,又不改变原文的意思,翻译一遍之后,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理解的东西。有必要指出的是,射经马射总法之后所附的八小节部分,语句有许多前后无法联系的地方,所以我只好结合每一段最后的“决曰”部分来对这段文字做一个总体的解释。如有不对之处还望指正!另外,由于这是我自己个人翻译,也没有找任何专家做过校对,所以译文中的错误与偏差是难免的,我建议感兴趣的弓友都可以自己找来原文翻译,因为从中必然获益。

总决

 

每次射箭之前,射手必须要坐在座席的中央(古代的坐指双膝着地而坐,脚心朝上,臀部坐在脚后跟上),一只膝盖要正对着靶垛,另一只膝盖向右顺着席子的方向。握弓的时候,必须要抓在把手的中间,并且要使手臂和弓弦的中点对齐。将弓放在左膝前面,垂直安放在席上,让下弓梢微微向前突出,同时让上弓臂微微向右倾斜。

然后取箭,手心向下微微成拳头状,但是手指的第三指节要齐平,用前三指捻住箭杆的三分之一处,然后将箭前段的三分之一处加于弓把,用左手食指接住,然后转弓,使得弓弦稍稍远离身体以便上箭。接着右手顺着箭羽,移至箭尾,用手指的第一、二指节捏住箭尾,徐徐向前送至弓弦。然后右手手指差池展开,就如凤尾一般,将它们放在弦心,同时靠着箭尾,注意要使其中一根羽毛朝上,这时弓弦已经离开身体一段距离了,所以很容易检查出箭尾是放高了还是放低了,这时候要及时调整,取其平直。

然后将弓从席上举起,眼睛向靶子方向斜视,然后前后手同时下按至脸颊下方,把弓拉满。持弓手和控弦手,以及左肩、左肘要完全水平,以至于平到可以在肘关节上放杯水,所以口诀说:身体要像旗杆一样端正,手臂要像树枝一样伸直。所谓直臂,并不是一开始就直。将箭架在弦上之后,然后拉开弓弦,一直到满弓,前臂才完全伸直。开弓不能太急,太急则有失威仪,并且容易失去成绩;也不能太慢,太慢会导致没有力气坚持,使得射出去的箭缺少力量而下跌。只有善射者可以将这些做得很好。

所谓“满”,指的是箭头和弓弝靠到一起,所谓“盈贯”是指,箭与地面完全平行。这样虽然美观,但是非常难以练成。一定要使大拇指触到箭镞之后才能放箭。所以说:箭头不靠上大指,必定不能上靶,大指不感觉到箭头,相当于射手没长眼睛。屡试不爽。有的人用眼睛看箭镞来判断有没有拉到位以及瞄准,在马上,和光线不好的时候,这种方法是没有用的。所以说,箭在弓的右侧,但是视靶要从弓左。

发完箭之后,要立即将弓梢转向横卧,肘关节压低,手腕上抬,眼睛注视着靶子,手指着靶子,心趋向于靶子,这么做,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不中呢?

有一种说法是:箭要和弓的磅数相应,弓要和射手的力气相应,射箭的过程中身体的动作不能变形,还要面不改色,同时要调节气息,排除杂念,意识和潜意识要一致。这些都做到了,可以称之为典范。知道如何去协调这五个方面的因素,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射手。所以说:不要担心弓软,用的得当,仍然可以射得很远;如果担心拉弓拉不动,那就持之以恒地训练自己。一旦你的力量胜过了弓的磅数,那么你的动作将会很稳定,可以开弓而面不改色,每发必中。

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,要先学习开满弓。必须要能驾驭自己的弓,使自己的动作稳固,才能开始射箭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,初学者必须要从一丈的距离开始射起,直到百发百中,才能一寸、一寸地增加距离,直到渐渐达到百步仍能百发百中,才算练成。另一种训练方法是:把靶子或者放在高山,或者置于深谷,或者拖动靶子,或者把靶子抛到天空,使靶子左右前后上下移动,这样才能获得射禽兽和射杀敌人的技巧。射箭时,弓右倾是不对的,箭飞行无力是不对的,头不正是不对的,脖子后缩是不对的,驼背或凸胸都是不对的,这些都是射箭时的致命错误。所以,首先身体要微微前倾,这叫作猛虎即将要跃起;然后额头向前微微下压,这叫做凶猛的犀牛低下头即将要进攻;接着把弓向身体的正前方推,这叫做怀中吐月;水平地将箭尾拉至弓弦,这叫做在弓弦悬挂准尺。这些对有威严的动作的称谓。

继续往下讲,控弦呢,有两种方法:无名指、小指相叠,中指压着大拇指,食指垂直靠着弓弦,这是中国的方法;弯曲大拇指,用食指压住大拇指,这是胡人的方法。其余的方法都不靠谱。胡法可施加的力量少,但是利于马上骑射;汉法可施加的力量多,比较适合于步射。不过汉法,的诀窍在于食指,许多人会用食指指末勾着弓弦,这样的话不但会使箭弯曲,而且会弄坏羽毛。不过如果让食指垂直于弓弦伸直,撒放会变得很干脆,很容易中靶,并且射程会比通常的射法远出数十步。在古代,那些掌握这一要领的人认为这是神奇的方法而对此秘而不宣.

胡法使大指不超过食指,这招也很妙。他们在握弓的时候,尽力使把手的前面握入手掌心,把手的后面靠着四指的内侧关节,拇指放平用来靠放箭镞,食指后收使得它不妨碍。将这一切都协调好,则放弦弦音清脆,快速流畅。可见胡人对于射箭的要领的掌握是很完备的。

五射说解

 

井仪:开弓时候的架势,所谓怀中吐月,(前面说:将弓从胸口推向胸前像怀中吐月,左右手均匀用力,同时将弓打开,好比怀中吐月吧!)襄尺:襄是平的意思,尺是尺骨的意思。把手肘放平,要做到肘关节处可以放一杯水。

白矢:指的开满弓后,箭镞要拉到手指。这是对开满的要求剡注:注是指的意思,射完箭后要将弓弰直指向前,目的是额外给箭一个推动力。通俗的讲就是猛掷。剡,是锐利的意思,指的是弓弰。即,将弓弰平指向前。

叁连:指的是箭飞行迅速,而且一支连着一支。

步射总法

在站立射箭,即步射的时候,左肩和左胯要正对着靶位,两脚一开始是四方位,即两脚平行站立,接着讲左脚尖转向指着靶心。这样,两只脚之间的关系几乎像“丁”字,又达不到“八”的角度,所以叫“丁字不成,八字不就”。转把、使弓侧卧的时候,左手虎口要打开,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要微松,这样才可以做到上弓弰顺着箭的飞行轨迹指向靶心,下弓弰抵住肩胛骨,这就是所谓的“靡其弰”。右手拉弦,释弦后右手要向后打开,肩膀、手腕要水平。手掌上仰露出掌纹,同时后二指不得打开。这就是所谓的压肘仰腕。《射经》说:身体的动作不要变形,还要面不改色。两手从上至下同时打开,直至脸颊下方,这时候弓恰好开满,这个过程中箭要始终保持平直。所以说:身体要像旗杆一样端正,手臂要像伸开的树枝一样直。放完箭前手要弓梢前指,后手要压肘仰腕。凸胸、驼背,这些都是射箭的根本错误。

前后手法前后手法在于四个字:摋、捩liè、绝力(上绝下力,音绝)、手窒(左提手,右窒,音揲)4宋代的卢宗边太尉这么解释这四个字:

摋:后手手向侧方击打物体状,叫做摋。臂与肩要一般平直。

捩:说文解释说,捩是拗的意思,这里的意思是前手要推弝,后手控弦,看上去好像要把什么东西拗断一样绝力:绝力,是断的意思,意思是说,后手在摘弦时,要好像折断什么东西一样。然后顺势翻手向后,手掌上仰,露出掌纹。

手窒:说文说,手窒,是投掷的意思,就是说前手要点向前弓弰,好像向前掷物一样,上弓弰要指着靶子,下弓弰要抵着自己的肩胛骨。

马射总法/:势如追风,要像追逐风一样气势汹涌。

目如流电,目光要像闪电一样迅捷。

满开弓,紧放箭,弓要开满,放箭要快。目勿瞬视,目光坚定有力。身物倨坐,身形要稳固

不失其驰,同时要驾驭好战马。

舍矢如破,放箭要果断,心狠。

接下来分别是:持弓審固、举把按弦、抹羽取箭、當心入筈、舖膊牽弦、欽身開弓、卷弦入弰。看起来像一个非常详细的射箭动作流程的分解讲解。但是这段文字今人读起来会觉得非常费解,所以我用了好几天时间,并且参考了一些别的资料,才琢磨出个大概。

.持弓、审、固

左手垂下,微微弯曲大拇指握着弝子,食指和中指用力拿紧弓和箭,其余二指斜着轻握弓弝下端,下弓弰指着左脚面。弯曲右手靠着心(弦心还是心脏?),右手臂着胸肋,以大指第二第三指於节(可能是弓弰)上,四指在弦珥的位置捉住弓弰,箭尾与手对齐。编成诀窍就是:持弓、专注、站稳架子,是首要的。靶子在南的时候面要朝向西,右手捉着弓弰左手握着弝手,同时要让箭筈和手对齐。

 

.举把按弦向前微微弯曲身体,眼睛看着靶子。左手整个握住弓弝、压腕、(举弓)(此处可能少了一个举字),将弓箭如怀中吐月一般送至身前,然后用左手的第二、第三指对着弦心斜入,捉住弓弦(这里的左手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,握弓把和拨弦,因而怀疑是右手),(向右)拨动弓弦,使弓移到身体的右肩侧。然后先移动左脚,做三移步的动作(三移步应该是一种步法,即左脚向左跨一步,接着右脚向左跨半步,点地,然后向右跨一步,形成一个两脚跨立的动作),准备取箭。口诀说:举起弓弝,拨动弓弦,做三移步,将两腿跨立;弯曲手指,手腕下压,身体前倾;上弓梢移至身体右侧,对着右肩;左手握着弓弝,正对着自己的中心。

第三段几乎无法翻译

(第三段讲的是抹羽取箭,前文表明,持弓手同时带着箭,但到底是几支没有说,如果按照射礼的规定,那么,应该是一共四支箭,其中一支在手上,另外三支别在腰间。所以这一段可能是讲右手从左手取回一支箭,比较明确的是取箭的时候要拿着箭镞,取箭的过程不祥,但最终是小指握紧箭头。)

.当心入筈

右手的食指、大拇指捏着箭尾,大指对着弓弦中心,前后手配合,将箭尾拉入弓弦。这时候左脚尖要对着靶子,脚跟微微前探,右脚要横过来,足弓对着靶子。将箭尾微微降下一点。左手的食指、中指握着把手的前面。双眼虚视箭靶。口诀说:右手的食指大指捏着箭尾,两手配合将箭尾扣上弦,扣弦要扣在正中间,眼睛要斜着虚视箭靶,两膝要紧绷,身体要平直。

.铺膊牵弦

左手向左前侧推出,将弓轻轻拉开一点,两个手臂要微弯,不能全展开。左手在握弓的时候主要靠中指和食指还有拇指。拇指要紧贴在弓弝,食指要过弓弝。其余的手指弯曲轻扶弓弝。前手,左右腿,膝部,用力。

.钦身开弓

右手食指贴着箭杆,使箭杆虚贴着弓弝,徐徐开弓,拉至箭镞。大指则要贴近胸骨。箭镞和弓弝平齐才算开满。拉过弓弝的一半叫贯盈。一旦开满弓,要利用骨骼(这儿说是肋骨)锁定。两腿均匀着力同前。

七.极力遣箭)腰部发力,出弰,就是让上弓弰指向地面,下弓弰指向右侧,此处说是右臂。后手手腕要仰,后背收缩使后肘过肋骨,后手向后。前手猛地分开虎口,食指中指将弓把向下急捺,后两指紧钩弓弝,转腕,同时两肩后收。这样箭速会更快。:

口诀说:撇弰的时候要仿佛把弓弝拧断一样,发箭的时候好像要将弓弦捻断一样,前弰向下画,后少要靠着肩胛骨,虽然是极力送箭,但是也要动作顺势,自然。

 

八.卷弦入弰

射完一箭之后,两手相迎,右手直插过胸,左手弯曲将弓弦转回。右手食指取箭(箭镞处),(此时箭应该别在腰间了)前脚跟着地,身形放松,双眼斜视箭靶,右手弯曲贴着左手肘,左手食指中指到右手的上臂处,仰腕过胸取箭。

口诀说:右手取箭伸至胸前,左手向内弯曲到右肩部,箭中靶的时候这一切已经做好了,抹羽入筈的方法和前面讲的要一样。

最后一部分了,这是以前翻译的,比较容易。

弓有六善

1.弓身轻巧,但是劲道大。2.柔和但是弹性好。3.久射力不屈。4.寒暑力一5.弦声清实6.上弦便是正的。

弓身轻巧指的尤其是弓臂,不是那种老厚老厚的,这样的弓容易张开,而且耐用,但是容易磅数小。保证磅数的奥妙在于治筋。筋在新鲜的时候,如果是一尺长,晾干后就只有一半长,如果浸在胶汤里让它完全涨开,就又可以长到一尺,这样的筋,在铺筋干燥后,筋的延展性已经被用到了极点,不能再拉伸了(这样才可以获得劲道)。加上弓臂做成反曲的,之后粘角铺筋。这两个是治筋的关键。弓的节(可能是把手)如果短,弓就太软而力虚,把手太长,弓就会硬但是僵,如果长度适中,就会柔和而有力,并且弦音清实。如果一把角弓在初射,或者冬天时,如果很硬难开;在射久,或夏天会减磅数,那么这是胶没用好的缘故。胶水用薄了,筋才可以充分尽力,弓的强弱要由筋来决定,而不是由胶。这样做出来的弓才会久射力不屈,寒暑都一样。弓正不正则是由材料决定的。选择弓胎、弓梢和弓腹的材料的时候,要注意纹理的走向,不要用人为校直的材料,这样做出来的弓就会不偏不扭。